混凝土企業希望通過技術手段降低生產成本,作為用量較大的水泥自然成為關注的重點,已有的外加劑如減水劑能夠降低混凝土水膠比,也能夠降低水泥用量,但面臨著與原材料的適應性問題,原材料的差異以及外加劑摻量的敏感性給混凝土生產企業質量控制造成困擾。而據介紹,市場上出現的混凝土增效劑有CTF增效劑、LBD增效劑和LSY增效劑等,它們與其他外加劑協同配伍能夠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降低水泥等膠凝材料用量。
由于混凝土增效劑生產廠家對其產品的組成采取嚴格保密措施,其產品說明書中不提供準確的成分表。這為生產廠家隨意改變組成提供了方便,同時也使用戶和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檢驗單位無法對其進行質量檢驗和品質監管,因此造成了混凝土增效劑的成分和性質的不確定性。關于混凝土增效劑的成分和性質,目前還未有完整定論。胡偉偉等人[2]認為混凝土增效劑是一種高聚物,帶有很多離子鍵,既有親水基團,又有憎水基團,還有一些保水基團。劉斌等人[3]利用三乙醇胺、酒石酸、馬來酸酐為主要材料添加苯酚等輔助添加劑制備了混凝土增效劑。王強[4]利用三異丙醇胺、聚合醇胺、改性聚羧酸高效減水劑、紙漿黑液提取物和水制備了混凝土增效劑。王鎮[5]公開的增效劑專利中,含有三異丙醇胺、聚合醇胺、脂肪酸脂等。
從已公開的資料來看,混凝土增效劑的主要作用就是分散,通過降低水泥的表面能,提高水泥顆粒的分散性。其中醇胺類物質可作為水泥助磨劑的組分,通過原子基團與水泥顆粒的吸附和重構效應,使得水泥顆粒成為極性分子,增大水泥顆粒間的靜電斥力,提高水泥漿體的流動性。另外醇胺類物質還能促進水泥中C3A和C4AF的水化,具有一定的激發作用。
目前對混凝土增效劑的作用機理還存在爭議,大多數人認為混凝土增效劑作為一種表面分散劑,與減水劑作用機理類似,但混凝土增效劑能使普通減水劑不能分散的特細顆粒聚集體分散開,從而使水泥顆粒更為充分地與水接觸,提高其反應活性,大限度地促進水泥水化反應?;炷猎鲂┻€可以充分活化具有潛在活性的礦物摻和料,從而提高膠凝材料的水化程度,達到提高混凝土強度或降低水泥用量的目的。楊正剛[6]也認為增效劑主要通過激發水泥和礦物摻合料的活性來達到增效的目的。閻培渝 [7]推測混凝土增效劑具有表面分散和活性激發的作用,具體情況也沒有確切定論。
上述研究均只針對具體廠家的增效劑,且研究缺乏足夠數據支撐,重復性試驗較少,關于混凝土增效劑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機理仍需深入研究。